(人民网深圳 夏凡)3月5日,“2017深圳首届志愿文化峰会”在深圳市少年宫举行。会上,数百名“红马甲”齐聚一堂,为深圳“志愿者之城2.0”建设建言献策,探讨志愿服务如何从“做好人、做好事”向“做好社会”转变。深圳市政协副主席王璞、深圳市委副秘书长刘平生、共青团深圳市委书记刘广阳、深圳市民政局局长廖远飞等出席会议,并揭晓了会议提出的三大行动计划:志愿服务融合互联计划、志愿服务国际交流计划及志愿服务功能提升计划。峰会围绕传承创新,共同行动展开,共分为四个篇章。
深圳市委副秘书长刘平生先生首先致辞“希望本次峰会能够为深圳志愿者之城建设提供更有力的舆论支撑和理论指导。”刘平生说。
篇章一:志之远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谭建光就城市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演讲。同时他提出,志愿服务的本质,是改善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义工的热情和友善能够增添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北京惠泽人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翟雁,就当代志愿服务的整合运作模式进行了演讲。北京惠泽人工艺发展中心理事长翟雁认为,在新时代,志愿者组织应当拥抱新趋势,以“资本+公益”“互联网+公益”“法治+公益”等创新模式,撬动更大的社会力量,提升服务效果。“如今的志愿服务,应当从做好人、做好事,向做好社会转变”。
篇章二:愿之恒
峰会上,五名志愿者代表分享了深圳志愿者们多彩而“有爱”的生活,也阐述了他们对志愿服务的深层思考。
志愿者王秋平说她是1998年加入深圳义工,20年来每周都会去敬老院陪伴的老人,她说做义工其实只是少睡一个懒觉,做义工也让她心态变得更加平和,获取发自内心的幸福感。
志愿者刁洪涛提出选择了中国第一个为精神病人提供的项目。刚开始特别恐惧,服务团队从13个人发展成今天将近3000人。他说将关爱身边的精神残障人群,把精神卫生作为自己的人生终极方向。
志愿者向其国说他在非洲做服务,孩子听着义工课出身。在非洲教唱的第一首中国歌就是《茉莉花》。7个月大的儿子跟随自己和太太出来做服务,应该是最小的志愿者。
志愿者隋双戈说做义工十七八年,2004年进入学校攻读心理相关的知识,援助性侵遭遇者预防性侵害,在日本东京大学发表演讲获得唯一一个来自中国大陆,也是唯一一个自费的公益项目。
爱心人士赵英华表示,深深感受到作为一个企业应该所尽的责任,现场表态,将以最真诚的心做到在企业的每一个经营过程中,感恩社会,感恩每一个人、每一个主体对我们企业的帮助和支持。
篇章三:行之同
由深圳市义工联总干事李琼、麦田基金会理事长莫凡、公益实践者刘海军、2017首届志愿文化峰会发起人、深圳市巾帼志愿者协会副会长李春红4位嘉宾代表结合深圳的特质和现状,碰撞交流,就推动深圳“志愿服务事业生态链”的创新理念和可行做法进行讨论。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彭凯平指出,志愿服务的核心价值是爱和责任感。这是一种集体的爱,体现在爱城市、爱社会、爱国家。“就像雷锋同志一样,志愿精神应当是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幸福。”
篇章四:动之力
志愿者提供社会服务、参与社会治理、凝聚社会共识,这正是“志愿者之城2.0”的核心理念。“在新时代,我们要共同探索发展志愿事业的新未来。”深圳市巾帼志愿者协会会长徐琳在峰会宣言中提出,深圳志愿人们要以专业化、系统化、国际化的志愿服务体现深圳质量和深圳标准,提升深圳城市的生活品质,促进国家发展的共享,以及推动国际视野的交流融合。
2017首届深圳志愿文化峰会三个行动计划的揭晓环节,分别是:志愿服务融合互联计划,志愿服务国际交流计划,以及志愿服务功能提升计划。